当前位置:主页 > 健康 > 心理健康 > 心理学家:3个寻找优越感误区,不要让自己成为人群中最讨厌的人

心理学家:3个寻找优越感误区,不要让自己成为人群中最讨厌的人

2019-08-31 14:25:44   来源:未知
文章导读

在《遥远的救世主》中,肖亚文讲过一个丁元英的段子: 有一次丁总遇见一个多年不见的熟人,这人就请丁总吃饭。这人原是学理工的,后来改行作音乐评论人,满腮胡子,头发老长,扎个马尾巴,手腕戴个珠镯子,就是那种一看就有文化气质的扮相。 席间这人不停地高谈阔论,谈艺术,谈音乐,极力想给丁总一个高雅脱俗的印象,连我都看出来了。丁总听着,很少说句话。 等到离席的时候,丁元英留电话,故意从手机到座机,从北京到柏林,从司机到助理,留了7个电话。那人等的不耐烦了,然后带着一脸轻蔑逃走了。 肖亚文问:丁总,咱有那么俗吗? 结果丁元英回了一句,那样他就高雅了。 这个情节还是挺逗的。因为小说中塑造的这个形象,还挺符合现在油腻精神的。 那一个人该如何避免油腻,正确追求自己的优越感? 01 优越感和自卑感实际上是一体两面 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,指出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永远是成对出现的。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心理,这会让我们看到不完美的自己,从而给我们进步的动力。 自卑感会让我们心理上非常难受,我们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平衡,而优越感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平衡。 一个人面对自卑感的时候会有三种异常补偿方式: ①在别人身上找优越

  在《遥远的救世主》中,肖亚文讲过一个丁元英的段子:

  有一次丁总遇见一个多年不见的熟人,这人就请丁总吃饭。这人原是学理工的,后来改行作音乐评论人,满腮胡子,头发老长,扎个马尾巴,手腕戴个珠镯子,就是那种一看就有文化气质的扮相。

  席间这人不停地高谈阔论,谈艺术,谈音乐,极力想给丁总一个高雅脱俗的印象,连我都看出来了。丁总听着,很少说句话。

  等到离席的时候,丁元英留电话,故意从手机到座机,从北京到柏林,从司机到助理,留了7个电话。那人等的不耐烦了,然后带着一脸轻蔑逃走了。

  肖亚文问:“丁总,咱有那么俗吗?”

  结果丁元英回了一句,那样他就高雅了。

  这个情节还是挺逗的。因为小说中塑造的这个形象,还挺符合现在油腻精神的。

  那一个人该如何避免油腻,正确追求自己的优越感?

  01

  优越感和自卑感实际上是一体两面

  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,指出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永远是成对出现的。

 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心理,这会让我们看到不完美的自己,从而给我们进步的动力。

  自卑感会让我们心理上非常难受,我们需要一种心理上的平衡,而优越感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种平衡。

  一个人面对自卑感的时候会有三种异常补偿方式:

  ①在别人身上找优越感

  指的就是通过展示自己某种内在或者外在的条件,来从对方身上获取优越感。

  比如,书中的这个桥段,虽然提到是丁元英的熟人,但是从其表现来看,应该是当年他面对丁元英时是比较自卑的。

  经过多年的奋斗,其终于自我感觉还不错了。这时候,再见面,当然要展示一下自己的羽毛,想要从丁元英身上找回点优越感。而且走的还是高雅路线。

  只是被丁元英看穿了,配合他演了一出戏而已。

  实际上在日本,有一种职业是专门给别人提供心理优越感的,就是牛郎。牛郎在日本是合法的,而且牛郎是不卖身的。

  目前日本最当红的牛郎是罗兰,陪客人聊30分钟左右,费用就将近6000元人民币。

  罗兰的名言是:

  牛郎是为别人带来快乐的职业,自己不努力的人,自然也无法为别人加油。

  那牛郎的客户主要是哪类人呢?

  主要是两类:

  一类是很多有钱有闲的中年妇女,喜欢众星捧月,一帮帅哥围绕,让其有找回自己青春的幻觉

  还有一类就是陪酒女郎,她上班是给别人缓解压力,下班以后就找牛郎诉苦,缓解自己的压力

  牛郎通过不断训练自己的话术,来肯定自己的客户,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,帮助对方获取优越感来平衡生活中的不如意。

  其实这种从他人身上寻找优越感的把戏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常见。

  比如,为什么很多老人喜欢买保健品?不管自己的子女怎么劝都不听?

  实际上他们买来也根本都不吃,有买的多的,甚至都堆满了屋子。

  很重要的原因是,老人感觉自己的子女平时又不陪着自己,不听自己说话。好不容易有年轻小伙,嘴甜,愿意听老人说话,甚至干妈干爹的叫着,围着老人天天转,老人开心。

  这给老人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,买保健品相当于是一种变相打赏。

  ②自我放弃

  指的是在面临自己短处时,不进行补偿,认为自己就是没能力,从根本上否定自己。从而使自己无法挣脱这种偏见。

  这种心理往往是从儿童开始的。

  被称为欧洲当代寓言大师的大卫·麦基,特别擅长为儿童讲童话故事,来阐述背后的人生道理。

  他有一个混血女儿,有一天回家闷闷不乐,大卫发现了,就问她出了什么状况?

  结果是其他小朋友因为她是混血,跟他们不一样,而嘲笑她。

  孩子是没办法直接讲道理的,于是大卫创造了一个卡通人物——花格子大象的故事来安慰女儿。

  有一只花格子大象,它身上有五颜六色的格子,非常显眼漂亮。但是这种特别,让他在都是灰色的象群里显得格格不入。

  其他的大象都嘲笑花格子大象是一个异类,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。

  花格子大象伤心极了。因为他没办法变成灰色。

  花格子大象的第一想法也是逃避,不再见到那些嘲弄他的大象。但是,大象不能离群索居的活着,它是群居动物,这样相当于是放弃了生的希望。

  如果花格子大象放弃了,那他就永远无法挣脱这种偏见了。

  于是,花格子大象,偷偷用灰色汁液的果汁把自己涂成了灰色。然后跑回象群竟然没被发现。

  但是花格子大象觉得这个画面有点好笑 ,严肃、安静、无趣。

  他瞅准机会,大喊了一声「嘣」,把其他大象们吓了一跳,天空中也下起了雨,把花格子大象身上的果汁冲掉了,大家都欢快起来。因为大家发现,一整片灰色太无聊了,拥有彩虹色彩的花格子多好啊。

 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,不是其他大象的看法变了,而是花格子大象自己视角变了。

  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讲有一种自卑是身体缺陷导致的,可能是身体的残疾。当进入到群体时,肯定会受到异样的眼光,但是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视角。

  只要不让自己的视野困顿于此,接受这种异样,死磕到底,反而能打开新的一片天地。

  比如,没有手脚的演说家尼克·胡哲。与常人一样,娶妻生子,事业有成。

  ③过度补偿心理

  指的就是太过于看重自己自卑的某个点,以至于完全失去自我。

  有一部电影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,就描述了松子渴望爱,却一直被无情伤害的一生。

  其中有个情节是,松子的第一任男朋友是个穷酸作家,她对他倾注了无限的爱和热情,但回报她的是拳打脚踢。

  甚至无良到逼迫松子去做浴池女郎来赚钱。

  面对这样的渣男,松子的想法却是,他还是爱她的,即使打她甚至伤害她,都要好过爸爸对于她的漠不关心。

  松子因为一直缺乏家庭的爱,让她一生都活在了尘埃里。

  她是那么的美丽和善良,但是她眼里只有没有得到过的父爱,陌生人的一点点善意,都被她误认为这就是爱,想要拼命抓住,结果让自己不断陷入到人生的泥潭当中。

  爱首先是自己给自己的,其次才是别人给的。

  02

  如何正确追求自己的优越感?

  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认为,无论一个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,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,都一定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,一定是想要超越自我的。而这也导致自卑感与优越感会一直伴随着我们。

  那我们应该如何追求自己的优越感呢?

  上面提到的三种异常补偿方式,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把焦点只聚焦在个人身上。只是通过打压别人或打压自己来获得快感,忽视了别人的,甚至是自己内心中真正的需求。

  因此,正确的追求优越感的方式就是从个人转向社会。因为一个人再牛再厉害,也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,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社会已有资源基础上的。

  ①跟自己相比

  建立自我优越感比较靠谱的方式,是现在的自己跟过去的自己相比,是不是在不断进步当中。

  有一句话叫做「日拱一卒,功不唐捐」,讲的就是这个道理,每天进步一点点,这种努力绝对不会白费。

  王兴曾经讲过一个小故事,关于征服南极点的两队人。

  当时有两只探险队都想要完成这个目标,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,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团队,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人类壮举。

  两队人马出发的时间差不多,但是最终阿蒙森团队最先到达,而且顺利返回基地。而斯科特团队,不仅没有率先抵达,甚至由于时间延误,导致返程途中天气变得恶劣,最终全军覆灭。

  后来人们总结,阿蒙森成功的经验,可以总结成一句话:不管天气好坏,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。

  而斯科特团队则比较随心所欲,天气好就多走,甚至可以走60公里,但是天气不好,就睡在帐篷里诅咒恶劣的天气。

  与自己的昨天相比,不断的进步会给我们一个稳定、持续的优越感来源。

  ②与你能力差不多的人相比

  除了跟自己的过去相比以外,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跟你能力差不多的人相比。

  优越感提供的是两方面的作用,一方面是激励自己不断进步,另一方面是让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,与社会共生。

  但是,选择什么样的对手作为竞争对象是非常重要的,选对了可以让你变得更好,选错了会毁掉你。

  心理学家波·布朗森,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,竞争与潜力是倒U曲线关系,也就是说在一定的限度内会激发你,而超过一定限度就变得有害。

  而里面的临界点就在于,只有势均力敌的时候,竞争才有激励作用。

  美国有位经济学家曾经在美国空军学院的学生上做过一项研究,专门来研究如何帮助差生提高成绩。要知道,美国空军学院是全美十佳大学,录取率也只有14%,能进入这所大学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。

  但是呢,一个班里总是会有成绩好的,成绩差的。甚至都出现,毕业后找不到正经工作的现象。

  因为这是一所军事化管理的学校,比较容易管理。所以,就有人出主意,进行优等生带差生1V1帮扶,让差生和优等生吃饭、训练、学习等都在一起,进行全方位24小时的立体示范。

  结果呢,差生的成绩反而更差了。

  因为对于差生来说,优等生只会让他们日复一日的感到自卑,由于这种1V1帮扶,也直接导致差生的视野中只有优等生,在多个维度全方面碾压以后,只会让差生自我放弃。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。

  不过,还出现了另一个现象,当时优等生和差生一对一帮扶,那中等生怎么办?于是就把他们另外成立了一个班级,结果,这些人的成绩反而大幅度提高了。

  原因就是中等生大家都差不多,这时候每个人都会认为只要自己努努力就能比别人更好一点,反而产生了良性的竞争,这样大家成绩整体都提高了。

  总结:

  优越感实际上和自卑感是一体两面。炫耀某种优越感的背后,可能往往是自卑在作祟。真正强大的人,从来不会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他人之上。

  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指出,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,这种心理更多的类似于提醒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。

  但是,当一个面临自卑感的时候会有三种异常的补偿心理:①在别人身上找优越感;②自我放弃;③过度补偿心理.

  正确追求心理优越感有两种方法:①跟自己相比,日拱一卒。②与你能力差不多的人相比,大家互有胜负,反而互相激励前行。

  打压别人产生的优越感,只是无处被安放的自卑。
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→”键翻页

最新推荐

精彩专题

心理健康